close

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我不完美、我混亂、我不怕被討厭,我擁抱女性主義標籤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我不完美、我混亂、我不怕被討厭,我擁抱女性主義標籤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我不完美、我混亂、我不怕被討厭,我擁抱女性主義標籤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我不完美、我混亂、我不怕被討厭,我擁抱女性主義標籤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我不完美、我混亂、我不怕被討厭,我擁抱女性主義標籤



本週熱銷商品:





施敏與數位時代的故事







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西方主流觀點外的另類思索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我不完美、我混亂、我不怕被討厭,我擁抱女性主義標籤》Bad Feminist: Essays



    厭女、女權自助餐、母豬教

    紛亂世界,謬誤叢生,羞辱不斷

    女性主義不是髒話,也不需膜拜

    卻仍是我的答案

    我不良,我不哭,我驕傲



    TED百萬點閱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美國公共廣報電台(NPR2014年度好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2015-2016推薦書單



    這個社會的厭女言論永遠不嫌多,動輒冠以「母豬」攻擊,或是一網打盡指責為「女權自助餐」。而女性主義者歷來更受到許多誤解,如憤怒、嚴肅、仇男、好鬥、不具幽默感等刻板印象,有時也彷彿成為貶抑與羞辱,讓許多女性名人都想避開這個「負面又憤怒」的標籤。



    小說家兼專欄作家羅珊?蓋伊,在首部文集《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中,坦承自己的混亂又不完美,但即使糟糕不良,都仍是個不良女性主義者。她寫下自己的成長故事,並藉由性別與種族的角度,分析社會現象與流行文化:從脫口秀主持人的強暴玩笑,檢視大眾對性暴力的輕率語言;從強暴案的報導方式,反應出檢討受害人的風氣,以及整體環境所強調的不是如何制止性暴力,而是如何防止遭到性暴力;整個社會對身體形象的執迷,讓減肥實境秀不僅「卸下」胖子的心防,也卸下多餘的體重,將減重打造成最激勵人心的寓言;剖析影視娛樂如電影《姊妹》與《自由之心》、影集《女孩我最大》、小說《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所隱藏的歧視或偏見。



    蓋伊透過幽默自嘲又犀利的風格,推翻社會對女性主義的刻板印象,反對將女性主義視為負面貶抑的標籤。她認為女性主義沒有既定的正統樣貌,也不需信仰全體一致的女性主義。重要的是,呈現多元的樣貌,尊重彼此的差異,讓紛亂的世界聽到女性主義的多元聲音。



    身為女性主義,不完美也沒關係,不良也很好。















      專文推薦



      吳曉樂(作家)

      康庭瑜(政治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蔡宜文(udn名人堂、女人迷專欄作家)



      共同推薦



      李屏瑤(作家)

      周芷萱(女性主義者)

      苗博雅(社會民主黨全國委員)

      溫朗東(相對論 udn debate 執行編輯)



      ■ 每次只要女人對厭女現象或強暴幽默稍稍有點反應,就會被說是「太過敏感」或被貼上「女性主義者」的標籤。如今女性主義者這個詞已經變成了「無法忍受廢話的女人」的泛稱了。



      ■ 男人有欲望很正常啊。我們不應該太嚴肅。這些只是歌曲嘛,只是玩笑嘛。只是抱一下嘛。它們只是胸部嘛。笑一笑,妳很漂亮唷。難道我不能讚美妳嗎?事實上,這些只是讓我們知道這個社會病得很厲害──女人的存在就是為了滿足男人的性幻想,女人的價值被一再貶低或完全漠視。



      ■ 每次只要我們往前跨了一步,就會有一堆笨蛋跑出來扯你的後腿。



      ■ 我們活在一個對強暴過分寬容的文化裡。儘管有很多人知道什麼是強暴並了解它所帶來的傷害,我們還是活在一個必須用到「強暴文化」這個字眼的時代裡。這個詞指出我們大量被灌輸一種觀念:男性對女性施暴、侵犯是受到容許的,且通常是不由自主。



      ■作者通常都會在文學評論中看到自己作品中的某個角色被說成是討人厭,彷彿某個角色的討喜與否直接等同於該小說的文筆優劣。不管在故事或現實生活裡,對女孩的要求總是特別嚴苛。相反地,討人厭的男性被塑造成反派英雄的例子比比皆是。



      ■男性寫離經叛道那叫反映社會;女性寫離經叛道就只是女性小說。



      ■我從很早以前就知道,生命會把年輕人推向他們根本就沒準備好的境地,即使妳是好女孩、是天之驕女都一樣。一個不小心,妳就會成了樹林中的女孩。妳忘了自己是誰,因為別人欺壓妳、作賤妳。



      ■當公眾人物拿不出明確的證據證明他們的性傾向,我們幫人家分類的欲望會更強烈。



      ■ 如果女人的日子好過了,代表男人就要命苦了,好像全世界的幸福有一定的額度,不能同時分給男人和女人。



      ■ 有時,某個唐突無禮、甚至有點殘忍的人會問我:為什麼我會這麼胖?他們想要知道原因。「妳頭腦那麼好,」他們說,好像只有白癡才會把自己吃得這麼胖。



      ■不管大家根據我寫的論述怎麼看我,我還是很喜歡男性。我對他們很感興趣,我好希望他們可以對女性好一點,這樣我就不用常常教訓他們。我還是容忍一些無聊男性的瞎扯淡,儘管我懂得比他們多,做得比他們好。



      各方讚譽



      這是一本鉅著,羅珊.蓋伊是一位充滿力量、充滿智慧、見解敏銳的作者。──《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



      我們最犀利的新生代文化評論家透過這本適時的散文集在《觸發警告》(Trigger Warning)與《勁爆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的議題領域上插上了她的旗幟。──《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現在精選十書」(10 Titles to Pick Up Now)



      一本文筆犀利的選集......不管書的標題怎麼下,蓋伊的辛辣文章因為勇敢、風趣、坦誠不諱而顯得格外出色。──《出版週刊》(Publishers Weekly)重點書評



      令人耳目一新的出色文化評論家。──《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榮恩.查爾斯(Ron Charles)



      這些詼諧又犀利的文章講述了蓋伊成為女人的心路歷程,近來的流行文化,以及現今社會對女性主義的觀點。──《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



      本書將現今的流行文化放在她銳利、精彩、洞察一切的顯微鏡下檢視。──GQ.com



      羅珊.蓋伊竟能把複雜議題寫得如此簡單明白,她的才能令人欽讚。她對女性主義、種族以及階級的論述精彩絕倫,深富教育意涵,但卻不會讓人感到一絲的煩悶和無趣。──《柯夢波丹》(Cosmopolitan),「女性必讀二十八本改變人生的書」(28 Life-Changing Books Every Woman Should Read)



      這本暢銷的散文選集是一本人文傳記,也是一本描寫自我認知的深刻故事......蓋伊剛好在最恰當的時機發聲,她的聲音令人畢生難忘。──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這本書之所以能如此精彩不單僅是蓋伊對世俗文化的精闢分析,也因為她的批評論述深入淺出......儘管蓋伊欣然接受別人稱她為「不良女性主義者」,但她絕非不良女性主義者。事實上,她才是最棒的女性主義者。──《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羅珊.蓋伊是個優秀的鄰家女孩,你最要好的朋友以及最犀利的批判家......她的文章辛辣刺激,讓人直冒冷汗,內容熱鬧精彩;她的作品也是必讀的經典。」──《時人》(People)



      羅珊.蓋伊是上帝源源不絕的恩賜......這是一本有娛樂效果又發人省思的散文集錦。」──《時代》(Time)














    厭女、仇女現象在現今極為普遍,網路往往可見「母豬教」或「女權自助餐」詞彙;或是以性作為攻擊字眼,意圖羞辱怒罵女性名人;或者,社會時事與流行文化總將強暴當成玩笑。而女性主義、女權總是被視為負面標籤,標示著憤怒、嚴肅、沒幽默感等,也往往成為攻擊目標。

    羅珊?蓋伊在《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中,自嘲自己是不良女性主義者,強調所謂女性主義沒有正統的樣貌,沒有應該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尊重彼此的差異並發聲,才是最重要的事。本書從性別與種族兩大觀點切入,蓋伊自述童年傷害的陰影如何影響至今,譴責影視名人或社會大眾對性暴力的輕率語言,甚至在面臨性侵事件時總是有意無意先檢討受害者,以及在流行文化與文本中暗藏的偽善與種族歧視。她拆解對於輪暴案的新聞報導,她分析《飢餓遊戲》、《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姊妹》等電影,以及《勁爆女子監獄》及《實習醫生》等影集與真人實境節目,風格幽默自嘲,卻又犀利直指核心。

    性別看似老議題,但總是在每一次的新聞或爭論浮現之際,才看見眾人的誤解或偏見有多深。比如討論婚姻平權時,不同的性別氣質成為遭受攻擊的對象;2017年初食藥署開放生理用品月亮杯時,大眾仍然存在對女性身體的迷思……。本書雖以美國流行文化與時事為文本,卻幾乎都能代換為台灣,而文中所分析的影視作品在台灣也毫不陌生。

    最後,以作者的結論作為小結:「不管大家根據我寫的論述怎麼看我,我還是很喜歡男性。我對他們很感興趣,我好希望他們可以對女性好一點,這樣我就不用常常教訓他們。我還是容忍一些無聊男性的瞎扯淡,儘管我懂得比他們多,做得比他們好。」

    文/木馬文化編輯部

























    • 作者介紹







      羅珊.蓋伊(Roxane Gay





      著有長篇小說《不馴之地》(An Untamed State)以及短篇故事集《海地》(Ayiti)。她的作品也刊載於《魅力》(Glamour)雜誌、《美國最佳短篇小說》(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以及《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之中。







    • 譯者介紹





      婁美蓮



      台中人,喜歡優游文字、喜歡學習語言、喜歡涉獵新知,所以始終熱愛翻譯這個工作。英文譯作有《察沃的食人魔》、《走進西藏聖山》、《鏡頭背後的勇者》、《旅行,教孩子學會勇敢》等;日文譯作則有《惡意》、《白色巨塔》、《米樂的囚犯》、《黃色大象》、《活屍之死》、《Another》、《味的散步》等。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我不完美、我混亂、我不怕被討厭,我擁抱女性主義標籤-目錄導覽說明





    • 導論

      女性主義:多元化





      感覺我、看我、聽我、靠近我

      專屬的優勢

      典型的菜鳥教授

      不顧形象地瘋狂抓、扒與摸索



      性別與性愛

      如何與其他女性為友

      女孩,女孩,女孩

      我曾是美國小姐

      那些輝煌耀眼的女人

      我不是來交朋友的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損失

      變胖的對與錯

      膚淺的浪漫故事

      對性暴力的輕率語言

      我們真正渴望什麼?

      安全的假象

      破碎之人奇觀

      三則出櫃的神話

      跳脫男人設定的標準

      有些玩笑並不好笑

      女孩挨打也甘願

      模糊的界線

      別再忍受白馬王子



      種族與影視

      《姊妹》:六○年代密西西比那些不合時宜的舊事

      《決殺令》:劫後餘生的決哥

      《自由之心》:奮鬥史之外

      泰勒.派瑞的道德觀

      《奧斯卡的一天》:一個年輕黑人的最後一日

      《勁爆女子監獄》:少而益善



      政治、性別和種族

      體面政治

      推特做了新聞媒體做不到的事

      可以妥協的婦女權利

      等待英雄

      兩種貌相的故事

      種族歧視人皆有之

      慘劇、關注、同情、回應



      回到我

      不良女性主義:鏡頭一

      不良女性主義:鏡頭二



      致謝



















    推薦序1



    重拾女性主義的初衷



    曾幾何時,女性主義四個字越來越像是個髒字。今天一位女星在鏡頭前表示對女性主義的支持,明日你就能看到另一位女星對著麥克風說,不,我不是一位女性主義者。很多時候,她們之所以表態抗拒女性主義,單單只是因為:「我喜歡男人,我享受著男人的陪伴與照顧。」喜歡男人,享受男人帶來的一切好處,就真的落入女性主義者的批判範疇嗎?不,不一定。女性主義的流派太多,而旁人理解的意願又太少。最後產生一個現象是:世人對於女性主義的誤解,有時候並不亞於對於女性主義的理解。



    身為一位女性主義者以及多次減肥(失敗)的女性,我時常會情不自禁地把這兩件事想成一塊(姑且不論不同流派的女性主義者對於「減肥」此舉的殊異評價,在此,先還原成「減肥這個行為」),這兩種身分均交織著個人的、政治的、排他與涵攝的修辭。但我更常想到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這兩件事給我的感受都好像,都時常讓我感到孤獨與無助。我打開不同寶典,裡頭都伸出了蓮花般盛放的手指,評議著我所處的世界是多麼千瘡百孔,而我又是多麼容易向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投降。



    我當初接觸女性主義(以及減肥)的初衷是想要成為「做點什麼」,到頭來我時常感到困惑與酸楚,哪一種系統更為優良,哪一種生活實踐更為正確?我越來越不喜歡自己,也恆常對於自己的選擇感到不適。但,這是女性主義當初被引進這個世界時,那些先驅的初衷嗎?



    若今日我佇立在一個組織的外圍,觀察到裡頭的成員成天怒氣沖沖,不是飆罵社會結構,就是瞄準「內部人」進行思想審查,我一定不想加入這個組織。但我講這種話就是在打我自己的臉,因為上述形容,完全貼合了女性主義運動圈。這場運動打從一開始,與會者內心隱而不發的忌憚與監視即從未停止,女性主義發展的歷史,像是所有弱勢族群運動的進程一樣,同時也是一部揉雜著憤怒與分裂的歷史(關於這部分,作家張娟芬《姐妹鬩牆:女同志運動學》一書做了很清晰且行雲流水的整納,推薦一讀)。若世人固執認定女性主義者多是一群憤怒又尖銳的激進份子,我可以理解,綜觀女性在歷史上所負受的屈累,你就能明白女性主義者的憤怒是多麼合理,也因為成員內部的種族、階級、資本的落差,進而導致疏離與整頓,一切的進展雖讓人感到鬱卒,卻又百分之百地情有可原。



    但,在這些分合之外,我們仍需要一些聲音,提醒我們,當初是什麼緣由將我們凝聚在一起?當羅珊?蓋伊拋出「我是女性主義者,但我也會為男友吹喇叭啊」時,我不得不深呼吸,明白一切將有所不同。



    她的書寫樹立了一種風範:誠實地宣示自己的立場,以及促成自己做出這些立場的背景。前者難如登天,後者則難如登上月球。其他作者在書寫情境時,時常會有技巧地避掉他們的背景,或者是用立可白遮蓋那些亂七八糟的腹誹,蓋伊並不,她真實得教人心驚。她讓這本《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兼容並蓄,妳可以這一秒低俗到最深處,下一秒又典雅得瑰麗動人。



    蓋伊的另一貢獻在於,她給女性主義者打通了另一條路徑,創建了另一個目的地。



    在她之前,有太多本書急著要告訴妳,什麼才是最正典的女性主義,誰的思考最全面周延,誰的理論至為新銳,卻沒有人為我們梳開,一旦妳走進這個世界,夜半卻不知與誰交心的失落感。這麼多年來,我在書架上放了好幾落的女性主義相關叢書,並視為聖經般膜拜,我欣賞裡面的慧黠辯證,我感佩她們的堅忍以及運動所投注的犧牲。但有時,我不免想,這些認知,既支撐了我思想上的宏觀,卻也讓我轉身面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時,恆常感到煎熬與格格不入。我看見人際之間隱密幽微的權力關係及其結構問題,但我也看見了自己的內在衝突。一位小警總從此在我心底常駐,在我瀏覽起彩妝華服的網頁時,在我思量著減肥的必要性時,我看到別的女生那樣輕易地拗折自己,因而得到言情小說般走出的華麗男子青睞,嫉妒得咬牙切齒的時刻。那位小警總就會鳴笛警示,彷彿在說,「這可不是一位嚴肅的女性主義者該有的想法」。承認吧,這樣的小警總,每一位曾以女性主義者自居的夥伴們,心底必定也有一位,或者更多。



    女性主義的叢書永遠缺少這樣一本教戰守策,指導我們如何與那位小警總斡旋,如何與之討價還價。如今我們終於可以把《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深擁入懷。蓋伊在意結構,她重視權力問題,但她更關懷不同個體在實踐女性主義上內心的頓挫與自我矛盾。蓋伊讓我們相信,即使走了這麼長遠的路,這個主義依舊存有包容與詼諧的空間,這很重要。女性主義者一方面告訴女性,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但女性主義圈內「專注完美、近乎苛求」的習氣可是嚴重得無可救藥。



    蓋伊不得不注下一計了猛藥,「如果我是個女性主義者,那我寧願是失敗的那種」。美哉斯言,作為玩笑,作為正經的宣示,這句話都舒適得不可思議。在這之前,我已預見我可能不是一個「好的女性主義者」,但之後呢?哪裡才是我的容身之處?我感謝蓋伊發明了這個名詞,我感謝蓋伊提醒我們「回歸人性」的必要性。



    若要將蓋伊的哲思化整為一句話,也許就是,「噎到了你就吐出來」,她像是把我們架起並溫柔實施哈姆立克法的大姊姊。對,確實,比起消化,我們必須承認,有些女性主義的養分讓我們過敏得要命,我們更需要面對,有時候相較於「正確」,我們更需要誠實,我們需要告解,進行思想上的催吐。她不僅交出催化劑,還以書寫親身示範,說服你:看呀,我把告解這件事進行得如此花俏又深邃,還不睜著眼睛看仔細呢。蓋伊的字串讀來時而溫馨,時而嗆辣過癮又微微地搔刮著政治正確的敏感神經。翻頁時我一邊微笑一邊躊躇,可以這樣子想嗎?那是不是--太快樂了?我可以讀一本女性主義的書卻散漫地微笑起來嗎?這樣子不經大腦的微笑,是不是太對不起那些優秀的女性主義者以及,她們身後那輝煌血淚斑斑的歷史呢?



    但有時我們真的需要這份輕盈,就像是減肥的人偶爾也需要炸雞跟可樂。



    蓋伊教我明白,我依舊可以大為光火,女性至今仍在不同面向遭遇不平等的對待。她們沒有可負擔的節育計劃或生產協助。仍有太多立法機關(成員多數為男性)可以介入她們看待及對待自己身體的方式。我還是可以沮喪,因人們有時仍基於性別而做出差別待遇。但在這些懊喪的背後,女性主義仍有一些乾淨的質地。她將女性主義這四個字漂亮地撈回來,理一理,抖落上頭積累經久的揚塵。女性主義這詞曾經輝煌、乾淨的本質於焉煥發。我想起最初最初,我瘋狂迷戀上這個主義時,內心那彷見初戀的悸動。在TED的演講中,蓋伊表示,「我渴望這種不良的女性主義,或稱是廣義的女性主義,是個起點」。我對於這本《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亦抱持著同樣的情懷,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正往不對勁的角度偏移,而我們做出回應,很可能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很可能我們會重蹈覆轍,這這是人之常情,我們是女性主義者,我們亦是凡人,我們承認我們內建所有人性的缺陷與盲點,並且在這基礎之上拾回當初決定成為女性主義者的熱情。





    吳曉樂(作家)



    推薦序2



    邁向多元包容的女性主義



    喜歡粉紅色又希望被人照顧的女人,還算是女性主義者嗎?若不是主流女性主義所刻劃的樣板(比方說:異性戀、白人、事業有成的白領女菁英),那麼還應該信仰女性主義嗎?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挑戰了女性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幾種僵固想像。



    首先,人們總是把女性主義和擁護女性主義的女人給搞混了。我們的社會時常認為,正統的女性主義者是憤怒的、痛恨男人的、否定自己性吸引力的。因此,一個和作者一樣的女人,一個喜歡粉紅色的女人,一個喜歡聽貶低女性的饒舌音樂的女人,一個會刮腿毛而且喜歡讀《Vogue》的女人,一個車子壞了會打電話給男人求助的女人,一個有時會對修理工人裝傻,因為知道這樣可以讓對方覺得很有男子氣概的女人,這樣的女人若是擁護女性主義,人們便認為她不是真正的女性主義者,或是指控女性主義失敗和失職了。比方「女權自助餐」就是一種常見的指控。



    面對這些控訴,蓋伊的寫作提醒了我們,並不是所有女性主義者所做的日常生活選擇,都能被稱為女性主義。女性主義者也是人,而人性從來就不完美。



    女性主義者在這個充滿性別常規的社會中被規訓和成長。她們嬰兒時期的房間布置,是她們父母指定的美感,也許早已形塑她們對顏色的偏好。她們會聽什麼音樂,通常受到同儕品味和整體市場偏好的影響。她們戀愛的對象會喜歡什麼樣的女人,時常是依照這個社會中最老套的審美觀(比如:沒有腿毛,並且和《Vogue》裡面的模特兒一樣,穿上飄逸的春裝)。她們的中學老師也許暗示過她,機械就算了,女人不行。女性主義試著改變這些我們稱之為結構的限制,讓女人能跳脫出這些結構。然而,每個女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各種個人選擇時,仍然每天受到這些結構的引導和暗示──即使是女性主義者。



    作為一個人,有著人性的各種複雜、混亂與內在衝突,在日常生活裡,與上述結構的戰役,未













    蘆洲區水晶店





    1.〈有些玩笑並不好笑〉

    我在小學六年級時,有個叫詹姆士的男生非常搞笑,是班上的開心果。詹姆士超會耍寶,我們都很喜歡他,別看他小小年紀,反應超快。沒人會想成為詹姆士取笑的對象,不過,大家卻會期待他下一個要找誰開玩笑。我們總是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八號,早上十點三十八分,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了。當天我們打開電視看實況轉播,這真是歷史性的一刻,我們竟然沒有像平常一樣乖乖坐在教室裡聽課。授課的自然科老師特別興奮。他喜歡一切跟科學有關的事,同時也是很認真的老師。他的興奮還基於一些私人的因素。七名太空人之一的克里斯塔.麥考利夫來自新罕布夏,原本也是名老師,如今她就要被送上太空了,感覺外太空的奧秘又離他近了一步。他是那種渴望能碰到星星的人。

    哪知挑戰者號升空不久後就爆炸了。我們盯著小小的電視螢幕,看到太空梭變成一團火球,冒出陣陣螺旋形濃煙。太空梭的殘骸紛紛掉進大海。一切看來是那麼的不真實。教室裡一片鴉雀無聲,我們全都嚇傻了。我們的科學老師紅了眼眶,他努力想說點什麼,卻只能清清喉嚨。我和同學面面相覷,覺得尷尬極了。這時新聞主播開始報導他們掌握的少許資訊。詹姆士在一旁打趣地說:﹁這下恐怕會有一堆死魚了。﹂這句話讓老師徹底崩潰了,他把詹姆士臭罵了一頓。從那之後,詹姆士在學校的日子很不好過。他不知道什麼可以開玩笑、什麼不可以開玩笑,終於,他踩到了那條看不見的線。我永遠忘不了那天詹姆士是怎麼從人氣王變成過街老鼠,他話講得太快了,他不該在人家的傷口上灑鹽,刻薄當有趣。

    不合宜的幽默莫過於此。當時每個人至少都能想出一個笑話,但沒有人跟他一樣講出來。有時我不見得欣賞某些笑點,但我衷心佩服喜劇演員可以讓我笑,也同時讓我坐立不安。這樣的衝突令人著迷。阿德里安.妮可.盧布朗(Adrian Nicole LeBlanc)在替《紐約》雜誌介紹已故的單口相聲演員帕特里斯.歐尼爾(Patrice O’Neal)時寫到,歐尼爾在測試底線和說真話上頭,是如何小心翼翼、毫不留情。歐尼爾的心中有一把尺,她這樣形容那一把尺:「對歐尼爾來說,用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把醜陋的事實講出來,是種格調。」多數喜劇演員都想獲得那樣的格調,試圖用讓我們笑、讓我們思考、讓我們有感的方式,說出人生百態。









    編/譯者:婁美蓮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4.8*21
    頁數:40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羅珊.蓋伊

      追蹤







    • 譯者:婁美蓮








    •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7/6/2








    • ISBN:9789863593973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我不完美、我混亂、我不怕被討厭,我擁抱女性主義標籤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xgb1v88yt4 的頭像
    joxgb1v88yt4

    雁風的興趣好心情

    joxgb1v88yt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